加强学科建设 致力学科突破- 郝曙光副校长在2018年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学科办 时间:2019-11-28 点击数:

 

               一、学科建设和学科突破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高水平大学,必须有几个高水平学科作支撑,否则谈不上高水平;通过建设高水平学科,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才能有高水平的团队、人才、成果、平台,因此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是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学科水平是学术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及平台建设的综合反映。离开了学科建设引导带动,学科团队将失去目标,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流失必然发生,教学质量提升和科研实力提升等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美誉度将严重受损,优质生源无法吸引,学校发展将陷入恶性循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将离我们渐行渐远。            
  学科水平的表征,在时下有几个衡量指标:第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作为重要衡量标志,我校众多学科中法学B级,药学和数学为C级,土木为C-,其余参评的15个学科在全国的70%之后。第二个衡量指标,即省一流学科。目前有13所学校31个学科被列入省一流学科,药学学科因获批省“一事一议”人才项目,已被教育厅列为2018年新增省“一流学科”计划。第三个衡量指标,即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尽管我们已被列为2017-2023山东省博士立项建设单位,但前有齐鲁工大、齐鲁医大、山建大、青农大、聊大。若没有跨越式发展,以国家对博士单位严控形势看,2020年、2023年乃至更长时间段,博士授予单位很难获批。            
  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加强学科建设,要聚焦问题,分析研判,群策群力,找出应对之策。            
               二、目前我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合力            
  学科建设覆盖科研、人事、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包含方向、队伍、平台、项目等多种要素。建设高水平学科,需要各个方面和不同要素的通力合作,围绕一个目标,形成强大合力。要求学科在纵向上上下一致——一级学科与其下设二级学科、方向或具体专业要相互呼应;学科在横向上要左右逢源——二级学科之间以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之间要保持协调,相互促进。但目前学科各方向缺少沟通协调,科研和学科建设缺少协调、队伍建设与学科方向不一致、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割裂等现象普遍存在。学科设置方向发散,力量分散,学科不组织集体攻关大项目,学科成员“各自为王”,学科严重缺乏合力,学科组织虚化甚至根本没有有效的学科组织。            
               (二)缺乏定力            
  学科发展是循序渐进、逐步积累提升的过程。建设高水平学科需要在长期的坚持中保持足够的“韧劲”和“耐力”,保持足够的学科“定力”,并在相对固定的方向上持续发力,持之以恒。然而因为人员变换、利益格局变动,学科建设经常“东张西望”,学科方向设置“飘忽不定”;人才引进只看业绩突出不看团队归属,科学研究存在“随风起舞”的现象,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            
               (三)缺乏动力            
  学科建设既需要学科人员有目的、有意识的努力,也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和外力推动。目前各个学科有学科带头人但没有责任人,奖励激励措施主要在教师个人,科研奖励、教学奖励都针对个人,单位目标考核多年来针对学院。对学科而言,有规划目标没有发展指标,有要求但没有考核,没有奖惩,造成学科建设的压力传导不畅通,学科建设缺少干劲,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缺乏足够内生动力。            
               (四)缺乏活力            
  每年学科成员开设的学术报告比较少,学科组织开设的学术沙龙不活跃,学科团队成员之间围绕课题申报进行团队研讨、合作不多,校内分布在不同学院之间的学科沟通不足,校内跨学科的交叉合作比较少,校际合作、国际合作的开展就更不活跃。            
   三、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初步思路            
  通过强化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进行学科建设机制改革,明确学科建设目标任务,激发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有效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现实途径。江西师范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学科“六定”工作,可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定特色,就是瞄准未来5~10年学科和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各一级学科的特色发展定位。服务烟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区域战略产业、新型产业、支柱产业融合,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的应用研究,重视科技转化,不失为彰显学科特色的有效途径。药学院的经验已经证明这一点。            
学科的特色定位确定以后,就要通过固定的方向和团队来实现。            
  定方向,就是根据学科的特色定位和队伍状况,在一级学科下合理设置学科方向,在学科方向下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各学科立足特色定位和目前基础,设置有特色、有个性的学科方向。            
  在定方向的基础上定团队。各学科依托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团队,依托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将学科的全体学术人员相对固定地“分配”到不同的方向和团队中去。引进人才要明确其学科归属,需要学科带头人认可。每一位学科人员都确定明确、固定的主攻方向,都参加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组织归属,接受相应的组织领导,并参与到相应团队的学术活动中去。            
  定目标,就是学校在与学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的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指标和发展任务。目标确定后,各学科还要将各项指标和任务细化、量化到各学科方向和团队中去,使每个学科成员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指标。            
  定责任,就是明确学科建设责任。学校要与学科带头人和学院院长签责任书,学科带头人与方向团队带头人签责任书,方向团队责任人与团队成员签责任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各级各层的责任意识,激发全员的积极性。            
  定奖惩,就是建立基于学科建设绩效的奖惩机制。将学科建设的绩效结果与学科的经费投入、人才引进、招生指标等挂钩,与带头人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挂钩,与院长和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挂钩,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有效竞争态势。            
               四、关于学科建设方面本年度工作思路            
               (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通过召开全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提高全校关于学科建设对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学科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全员积极性,形成符合学校学科实际的学科建设新机制。            
               (二)准备开展年度学科评价工作的主要想法            
  通过建立学科评价机制,使各学科通过评价体系组成要素明确学科建设任务及重点,传导学科建设压力,强化学科建设定力,形成学科建设合力,激发学科建设动力,提高学科建设活力。准备以一级学科为评价对象,将学校已有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学科、已通过2017年学位点申请审核的一级学科及准备参加2020年学位点申请审核的学科纳入评价范围,参考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申请条件及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学校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科基础性和成长性评价。基础性评价以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及特色、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支持推荐等,加权计分形成学科建设水平的量化分值;成长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科进步幅度——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每个学科在国内或省内提出一个位于自己10%以前的对标学科,以本学科每年度的自我比较进步幅度及与标杆学科前一年度相对比较的进步幅度作为评价对象。将学科评价结果作为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动态调整依据,作为学科团队建设、人才引进等的重要参考,作为学院学科建设考核、带头人及学科团队奖惩依据。            
  从学科建设的视角看,我们全校是一个学术命运共同体。离开学术命运共同体成员组成的各个学科共同营造的良好学科生态,形不成气势壮阔的优势特色学科高原,更难以孕育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早日实现学校学科突破而风雨同舟,奋力前行!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烟台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