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涉海学科专业发展情况
作者:海洋学院 时间:2020-04-14 点击数:
一、完整的涉海专业体系
烟台大学强化内涵建设,秉承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发挥沿海优势,适应智慧海洋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山东省战略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设立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水产养殖、航海技术、能源与动力、轮机工程等本科专业,为我省涉海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与荣昌、万华、冰轮、绿叶等著名企业合作育人,协同攻破技术难关。近几年,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又新增海洋科学、生物制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目前,全校本科专业数达到66个,涵盖文、理、工、法、农、医、经济、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使我校能直接或间接地全方位地服务我省的涉海产业。
2016年,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涉海专业获批立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2018年,生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海洋科学和水产养殖学等专业获批进入3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对接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装备;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山东省A类专业,2011年山东省省属高校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两个海洋运输类本科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山东省招收本科生最早的航海类专业。2019年生物科学、软件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分别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一流专业,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在2018年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地方高校法律人才SPI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面向海洋的学科基础
烟台大学立足服务海洋产业,发展涉海学科,引导海洋科学、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学科,对接山东省战略新兴产业,上汇聚力量,特色发展。
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20名。立足国家经略海洋、海上粮仓建设对涉海学科的迫切需要,确立了“立足深远海,追踪学科前沿,服务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科研方向和领域:水产微生态学、藻类学与海藻(草)场生态修复、水产生物增养殖、海洋渔业资源、水域生态学、水产动物疾病与免疫、海洋生态学、海洋浮游生物学、海洋腐蚀化学、智慧海洋、蓝色种业等,其中水产生物增养殖、海洋渔业资源、藻类学与海藻(草)场生态修复是传统优势领域,其他领域近年发展较快。
计算机学科以人工智能为主要研究特色与技术,按照智慧海洋产业要求,构建多学科交叉平台,推动多学科共同发展,形成错位优势,坚持和推动产业驱动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
生物学科方向紧密国家蓝色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发展战略,在海洋生物工程领域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
三、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
学校海洋科学、水产养殖、生物学与食品以及计算机学科教师达到200人,教师队伍具有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的年轻化学术队伍,很多具有良好的海洋专业背景。学科带头人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人民政府农业(水产)专家顾问团顾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成果丰硕的平台建设
烟台大学牵头与相关科研院所联合筹建“山东省智慧海洋研究院”。以此为基础,获批现代海水养殖与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等两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同时,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与4家企业联合申报获批海洋工程装备、人工鱼礁、海洋牧场智能、现代海洋渔业等4个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07年,烟台大学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审核,目前拥有船长在内的21个项目的培训资质。
生物学科建设包括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海水养殖与食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海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养殖与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平台是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共同依托单位。
在人工智能平台方面,先后取得平台包括:2017年,数据科学与智能技术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9年,山东省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烟台市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2019年,面向智慧海洋的智能检测技术校地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四、科研成果与社会贡献
近五年,涉海学科立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横向课题近百项;累计科研经费近8000余万元;获得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集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超过10部。2017年获批烟台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基于海洋高端装备的大数据与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立项经费1200万元;2016-2019年连续四年获批农业部“316”重大项目,累计获批立项经费1261万元。2016年,获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2017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在服务地方方面,承接政府购买海洋领域服务项目30余项;承接联合国UNDP海洋牧场培训项目1项,经费25万美元,培训失船渔民转产转业400余名,全部转化为海洋牧场新增就业专业人才;承接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作为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渔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承接渔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重点班、普通班各1次/年,培训200余人次/年,得到省厅和学员高度肯定。与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山东省船员大省和强省建设输送航海人才。学校牵头获批2019年度山东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项目,打造滨海盐碱区域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已初见成效。海洋大数据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单项经费超过千万。
五、目前及下一步开展的工作
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科教园区,将海洋与水产科学类3个相关专业全部纳入开发区科教园区的建设规划中,以科教园区建设为基础,与区域海水养殖、海洋牧场等企业共建“海水健康生态养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蓝色种业硅谷”。
拟建设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的现代海洋牧场实训示范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辐射全国、虚实结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培训服务平台,为我国的蓝色粮仓建设提供支持。
(3)与烟台市及相关涉海院所等共建“山东省智慧海洋研究院”,争取在海水养殖智能化示范工厂、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取得一批高水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