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机遇建设法学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访法学院院长宋振武

作者: 时间:2021-03-09 点击数:

 


        记者:宋院长您好! 2020 年烟台大学法学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请您谈谈法学学科建设的优势是什么?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宋振武:烟台大学法学学科于1984年由北京大学创办并援建,1998年获批法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作为数代烟大法律人30余年努力建设的成果,法学学科2020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立项。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法学院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宋振武:法学院拟以博士点条件建设为抓手,以学科队伍建设为引擎,以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校地融合发展为助推器,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三大能力,争取通过五年的建设,全面达到法学博士点条件,并超越对标学科,进入国内先进学科行列。

      记者:请您谈谈如何开展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科研究工作?

      宋振武:学院以博士点申报条件建设为抓手展开学科建设。按照博士点申报条件要求,展开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建设,打造特色学科方向,改善人才培养的环境与条件。引育结合,建设高水平学科团队。立足于博士点主干学科方向建设要求,进行学科团队建设,做好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育工作。在人才引进上,不唯科研数据论,不拘泥于近一时段学术产出,而要综合考虑其长时段学术产出和代表作,做实质学术能力判断。以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人才引育计划为抓手,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已组建青年博士班,按照博士后方式进行培养,为其提供与博士后工作站相同的培养条件,并设立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术研讨活动。安排青年博士到法院见习,了解司法实务,委托学者型资深法官指导青年博士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深化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继续打造“学校-实务部门”深度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兼职实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以教育部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心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国际化培养机制,引进海外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扩大研究生教育海外交流规模;实行创新创业驱动培养模式,从校友及律师事务所等募集专款设立专项奖学金,大力开展和支持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标准,实行研究生教学评价与督导制度,改进导师选聘制度;加强教材建设与案例库建设,编写一批专著型研究生教材,编写研究生案例教程,按学科方向制作研究生案例库,入选山东省研究生案例库,编写一批典型研究生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研究生案例库。

      按照主干学科方向组织开展研究工作,着力培育标志性成果。围绕博士点建设规划,按照拟建设的主干学科方向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凝聚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特色研究方向。建立标志性成果培育制度,遴选具有重要学术创新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进行培育,组织力量持久攻关,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予以支持。

      记者:学院在服务地方和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宋振武: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主动服务于省“八大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立法、司法解释的起草、论证工作;加强山东省人大地方立法基地和烟台市人大立法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省、市立法的起草、论证与咨询工作;强化高端智库建设,为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海洋强省、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烟台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以及中国(山东)自由贸易区烟台片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合作建立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地融合项目研究,与烟台市政府系统、法院系统及法律服务机构合作建立知识产权学院、审前调解中心、纠纷解决中心、反垄断研究中心、海岸带法制研究中心、企业刑事合规研究中心等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根据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法制建设的需要,组织课题组开展校地融合项目研究,提供适切对路的专业服务。

      打造海内外相结合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平台。推进与既有海外伙伴高校法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探索与其他本学科学生主要留学目标高校法学院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探索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大学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探索与美国、日本、韩国高校建立知识产权联合研究机构;与国内先进法学院建立机制化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举办包括全国性研究会学术年会在内的系列高端学术论坛,扩大本学科的国内外影响力。

      记者:谢谢宋院长!

摘自《烟台大学报》第613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烟台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