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海内外大学校长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侧记

作者: 时间:2013-05-23 点击数:

4月30日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本报记者 余冠仕

世博文化中心内,《长江之歌》携着激情澎湃的波涛涌进观众心间;黄浦江上,火树银花映照了每个人的笑脸……4月30日晚的上海,正如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所唱:今夜无人入睡。

当晚的嘉宾中,有一批特殊客人:即将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国外和香港、澳门部分大学校长。从美洲、欧洲、亚洲等地赶来的耶鲁大学、剑桥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名校校长,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时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吉恩·布洛克从朴素而又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中,感受到了许多深刻的内涵。他说,过去这30年,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个奇迹。通过举办世博会,中国和上海展现出良好的形象,让世界看到了更加友好、更加开放的中国人民,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这对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我曾在2004年、2008年两次来过中国,虽然时间间隔很短,但我也感受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校长彼得·古德曼德森说,他在世博会期间将再次来上海,参加斯德哥尔摩日的活动,促进中瑞两国的文化交流。

100年前,晚清作家陆士谔在其所著《新中国》小说中,就畅想过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情形。100年后,世博会梦想成真。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在内地受过教育,1975年到澳门。说起这百年梦想,他难抑内心激动,语调也提高了不少:“100年前,我们还是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今晚有众多国家元首参加开幕式,世界在瞩目中国。世博会把世界带到中国,也把中国带给世界,这是个百年难遇的机会。”

作为大学校长,他们非常关注教育话题。吉恩·布洛克说,他们学校和北大等中国大学在工程、科学及其他研究领域有着密切合作,也希望通过世博会促进互相了解,让中国和美国、欧洲等国的大学加强沟通。他表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教育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在今晚都汇在欢乐的海洋中。这些大学校长们也都站起来,举起双手,随着音乐的节奏摆动。彼得·古德曼德森表示,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可以想象得到这次开幕式的精彩。吉恩·布洛克则用“兴奋”来表达他的心情,他说:“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你曾把文明的光带到远方,穿过了山脉海洋。世界在你手中转动,播下友谊火种。博大的心胸不停跳动,让人类血脉相融……”优美的歌声,正是此情此景最好的写照。

《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1日第1版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烟台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